孩子需要定期测骨龄吗?儿科医生:这些情况有必要
很多家长热衷于测骨龄,其实并没有必要。那么,孩子是否需要“常规”、“定期”测骨龄呢?
什 么 是 骨 龄 ?
骨龄,就是骨头的年龄,代表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力。骨龄是发育年龄,反映人体生物年龄,能比较正确评价人体成熟程度。骨龄越小,生长潜力越大;骨龄越大,生长潜力越小。但并不是说骨龄越小越好。一般而言,骨龄与实际年龄相符或略有差别,正常差别不应超过 1 岁,如果超过 2 岁要考虑病理性因素。骨龄以儿童骨骼的发育变化计量人体体格发育进程。骨龄是出生后绝大多数正常儿童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骨骼 X 线解剖变化标志。是人体生物学年龄的重要内容,是用骨骼评价生长发育速度的尺度和成熟衰老水平的标志。骨龄的异常,常常是儿科某些内分泌疾病所表现的一个方面。许多疾病将影响骨骼发育,使其提前或落后: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或肿瘤、性早熟、甲亢、卵巢颗粒细胞瘤等将导致「骨龄提前」;Turner 综合征、软骨发育不全、生长激素缺乏症、甲低等将导致「骨龄落后」。此外,骨龄与月经初潮及青春期身高突增也存在时间关系。有研究表明,初潮与骨龄时间关系密切,初潮骨龄平均 13 岁(12.5 岁~14 岁);青春期生长加快,身高突增(PHV)约在男性 14.0±0.8 岁,女性 12.0±0.7 岁。
骨 龄 怎 么 拍 ?
理论上,观察全身骨骼 X 线片进行骨龄评测较为全面和准确,但在临床应用中不够方便,辐射剂量又大,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选择某一适宜的部位进行评测。「手腕部」是公认的观察骨发育和测定骨龄的主要部位,适合于各年龄组。
拍摄对象:左手(弱势手),腕部正位 X 线片,除拍摄手部诸骨外,还应包括尺、桡骨远端骨干 2cm-3cm。
拍摄体位:左手掌面向下,紧贴暗盒,中指轴与前臂轴成直线,五指自然分开,拇指与手掌呈约 30 度角。
投照中心:X 线投照中心垂直正对第 3 掌骨头,管片距为 70cm-90cm 。(TW2 法要求 76cm,CHN 法要求 85cm)
为什么选择「左手手腕」作为骨龄标志?
那么,为什么选择「左手手腕」作为骨龄标志呢?这是因为:
首先,手腕部诸骨包括腕骨 8 块、掌骨 5 块和指骨 14 块,加上尺、桡骨远端共 29 块。此外,拇指内侧籽骨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标志。
其次,手腕部诸骨的骨化中心的出现和融合有不同时间,便于区别,确定骨龄。
再次,手腕部骨骼横径较小且其它组织较薄所需照射条件低;同时,由于手远离躯干所以选择手腕部使受测人所受 X 线辐射最小。
最后,手腕部易于拍摄,受测人配合度高。
医生如何根据「左手手腕」的 X 线判读骨龄?
骨龄的判读包括计数法、图谱法和计分法。其中,计数法最为粗略,仅用于教学时教科书初步谈论骨龄,临床上基本上淘汰。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包括以下 3 种方法:
Greulich-Pyle 手腕骨骨龄图谱法(简称 GP 图谱法)
Tanner-Whitehouse 手腕骨龄评分法(TW2、TW2 叶氏法、TW3 法)
中国人骨(手、腕)成熟度评分法
以 GP 图谱法为例,出生时腕部无骨化中心,出生后腕部骨化中心的出现次序为:
头状骨、钩骨(3 个月左右);
桡骨远端(约 1 岁);
三角骨(2~2.5 岁);
月骨(3 岁左右);
大、小多角骨(3.5~5 岁);
舟骨(5~6 岁);
尺骨远端(6~7 岁);
豆状骨(9~10 岁);
(图:图1-骨龄的拍摄方法;图2-手掌手腕诸骨名称;图3-腕骨的骨化中心的出现顺序)
当然,骨龄判读远非上述描述那么简单,这里我们不过多展开。但是,需要强调的是,骨龄判读并没有绝对标准,不同的判读方法存在差异。骨龄只是作为临床参考重要的指标,但不是唯一指标,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资料。
生活年龄、骨龄和身高年龄
在儿童生长发育的诊治过程中,我们首先需要区分三个“年龄”的概念:生活年龄、身高年龄和骨龄。
生活年龄(Chronological Age,CA),也叫日历年龄,是由出生年月日决定的。
身高年龄(Hight, HA)是指一定身高的在正常人群平均身高对应的生活年龄。
骨龄(Bone Age,BA),又称生物年龄,是表示人的生长发育、成熟、衰老程度的标志。在青少年儿童阶段,通常把骨龄看成生长发育的程度。
正常生长发育的儿童的三种年龄是相互对应的,但是,由于每一个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,受遗传、内分泌(如生长激素、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等)、营养、体育锻炼、疾病等等因素的影响,发育的速度并不一定和生活年龄以及身高年龄完全一致。
(图:男性骨龄骨骺中心出现顺序)
有的人发育提前,骨龄会大于生活年龄。也有的人骨龄小于生活年龄。发育速度有时是不均匀的,一个人在某段时间发育落后,过了一段时间,也可能因为发育速度加快,而又正常了,我们在门诊遇到发育落后的小孩,经常会问小孩的父母是否出现这种情况。所以,在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,评定他们的发育程度,对于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在儿童生长迟缓的病因筛查中,我们经常遇到几种情况:
如果身高年龄明显落后于生活年龄和骨龄,且骨龄和生活年龄相当的话,我们称之为内因性矮小(HA < BA ≈ CA);
如果身高年龄和骨龄相当且二者均小于生活年龄,则为延迟性生长(HA ≈ BA < CA);
若二者远远小于生活年龄则应该考虑是衰减性生长(HA ≈ BA << CA);
如果身高年龄和骨龄均大于生活年龄,则考虑性早熟(HA > CA < BA);
骨龄-生活年龄的差值在±1 岁以内的称为发育正常。全国 2 万多人的调查,平均差值为 0.13 岁。骨龄-生活年龄的差值>1 岁的称为发育提前。骨龄-生活年龄的差值<1 岁的称为发育落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