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 教育 > 正文

教育孩子五不要 你就能当个好家长

2019-06-21 17:46:14    来源:真宝贝亲子网

  一、不要强行戒掉孩子敏感期的各种行为

  孩子0-6岁存在各种各样的敏感期,读过孙瑞雪老师的《捕捉孩子的敏感期》的家长都有所了解。

  出生不久到一岁多点,是口腔敏感期,这时宝宝非常喜欢用嘴巴吃小手,而且吃的津津有味,甚至能吃出声音。有些家长会认为不卫生而去阻止孩子,有的甚至将宝宝的手用手套带上来防止宝宝吃手。其实吃手,时候宝宝用手去探索世界的第一步,如果这时强行阻止就相当于阻止了他探索世界的第一步,是不是很残忍?

  如果口腔敏感期度过的顺利,以后再也不会用最啃食食物意以外的东西。这时家长要做的就是把宝宝的小手清理干净,让宝宝去吃吧。如果度过的不顺利(家长经常强行阻止宝宝吃手),宝宝长大之后到6、7岁仍喜欢吃手或者啃指甲等等。

  此外,还有秩序敏感期、物权敏感期等等。家长需要及时了解孩子各个敏感期的状态,并且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,孩子才能保持健康、乐观的心态,成长成一个积极向上孩子。

  二、别把灌输常识当"教"

  很多家长,都喜欢“教”孩子常识。比如,在家里玩着玩着,问道“宝宝,怎么再见啊?”其实这就是“教”。不要机械式的去“教”孩子常识,只需要给她示范即可。比如早晨爸爸或者妈妈出门去上班了,跟宝宝说“再见”,并摆手再见。这样就是示范,过几次宝宝自己就知道再见就是这个意思。

  宝宝把鞋子穿错了,家人告诉她“错了,左右调换一下。”对于一个刚刚会穿鞋,也就一岁半到2岁的宝宝来说让她左右调换,太难为宝宝了吧?你只需要平静的告诉孩子,两只鞋调换一下就好了。穿过几次宝宝自己就能正确的穿鞋了。

  如果宝宝自己在玩某个玩具,大人不要过多的干预,只需要在开始告诉他正确的玩法即可。如果宝宝玩的方法与你指示的方法不一样,不要阻止他“错啦,不是这么玩的。”这样孩子就失去了外部信息内化的机会,失去了一个学习的机会,在他求助你时去帮助他即可。

  要给孩子自己探索的机会,如果任何事情都是家人教,一旦没人教他就会失去方向。家人给孩子的只是爱和足够的尊重就好,孩子有自我教育的能力。

  三、不要把孩子当成“演员”

  碰到邻居或者亲戚,旁边的人突然对你说“给我们跳支舞吧?”你内心什么感受?很多家长见到邻居或者亲戚,过一会就会对孩子提出要求了“给我们唱首歌吧?我们唱歌可好听了”“给我们跳支舞吧?”

  大部分孩子对此都有抵触心理,这是正常的心理反映,如果孩子不去唱歌,大人可能还会接着说“这孩子才没出息,平时不唱的挺好的吗?”这是非常不尊重孩子的行为,这时给孩子传达的信息是“我平时不应该唱歌。”

  所以“己所不欲,误施于童。”有人对你的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,如果你的孩子感觉到尴尬或者不自在,请你出面制止“我家孩子这会不想唱歌。”在面子与孩子之间,请选择孩子。

  四、不要贴!标!签!无论好、坏

  “我家孩子就是胆子小。”“我家孩子特别懂事、听话。”这样其实是在暗示你的孩子,你期望孩子成为这样的人,他会朝着你暗示的方向达成结果。比如孩子越来越胆小、或者孩子会压抑心中的不快,而伪装成为你口中所谓的懂事、听话。

  家长只需要说具体事件并且让孩子听到就好:“我家宝宝今天把地上的空瓶子捡起来扔到垃圾桶了。是不是非常讲卫生?”“我家宝宝今天吃饭时吃了些以前不吃的青菜,我特别开心。”这样会给孩子传达一种积极的信息,孩子会更加向着积极的方向努力。

  五、不要威胁孩子

  “再不睡觉妈妈不要你了,赶紧睡觉。”“再不好好写作业警察把你抓进去。”......

  有些话我们小时候也听过,尤其是“妈妈不要你了”这类话,是最深的威胁,使内心最为恐惧。这样的威胁会使孩子处于不安当中,对于孩子不妥当的做法就是直接制止,然后通过你的语言或者行动告诉她你爱她。比如“别吵了。”然后拍拍她的肩膀。

  以后别再用警察、医生等等这样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的人来威胁他,否则到大街上看到警察就会害怕,这种害怕是深植与内心的,即便长大后对类似的职业也有恐惧感。更不用谈有问题时会想到找警察帮忙了。

  另外,对于身边经常和孩子开玩笑“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”...家长请当即出面制止这种人“请你不要和我的孩子开这种玩笑。”并且对孩子说“爸爸妈妈不会不要你,我们很爱你。”